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一部分 流浪者之歌——发现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时间:2019/6/21 0:04:13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信作 文网为你提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一部分 流浪者之歌——发现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1991年冬天,三毛选择了这样一个季节离开人世,我也选择了用这样的旅程在寒假结束后回到就学的英国。

    “呜──”

    古老的汽笛呼啸在渺无人烟的平原山谷,双层玻璃外的景致在冬季暮色中更显凄凉萧瑟,倒是越来越暗的天空让我把自己映在车窗上的脸也看得更加清楚。

    远远看到车厢尽头进来了两名俄罗斯人,一位是穿戴着整齐的制服、胸前挂着三大排光荣功勋徽章的老检票员;另一位则是胡渣爬满双颊、精神些许涣散的年轻海关。他们分别依序查验着车票、身份证,以及外国人的护照和签证,刻板严肃的神情不时在审视乘客的目光中夹带着些许轻率鄙视的冷漠。当地现实的政治形势告诉我,上车验证查缉的海关似乎对于我这个来自东方、可能准备“偷渡”去西欧的中国人多有刁难。难怪他们一下嫌我签证盖章的印记不够清楚,一下又挑剔我在证件上的照片与本人不够像;接着搜我上衣内外口袋的文件与现钞,还琐碎到要求我必须把放在地下的行李在检查后,一一搬到上方狭小的置物架去。

    最让我感到极度不悦的是:粗手粗脚的海关人员先是几乎碰翻了我身前小桌面上滚烫的红茶杯子,接着又不小心把白裸的方糖块撒了我满身;还在粗率清理时大手一挥,连我放在桌上那本三毛生前送给我最后的书《滚滚红尘》都不能幸免。剎那间,书本竟然变成了“滚滚红糖”,被海关肥厚的“熊掌”横扫一劈,跟着糖屑粉末恰如导弹般飞甩了出去,重重跌在狭窄的车厢走道上,偏巧还突然不偏不倚地正好被两个冒失追打玩闹奔跑过去的孩子给狠狠地踩上了两脚。海关走去费力地弯下肥腰帮我把书捡了回来,眼神没有一丝歉疚,于是我也面色凝重地用单手去接,勉强挤出了那句我惟一会说的俄语:“死吧死吧!(谢谢)”,口中还喃喃自语在继续偷偷低声抱怨,“‘死吧死吧’!你们全部都死死好了啊!”

    不料,气归气,我低头一看,手上刚接回的书本里怎么露出了一小截薄薄信笺似的纸,这才意外发现这封信,着实吓了我一大跳。我急忙把它打开,首次展读了三毛偷偷夹在书里遗留给我最后的文字。

    三毛工整又潇洒的亲笔字迹跃然纸上,诉说着她“走了”,着实令我惊讶且悲愤莫名,心情激动到不能自已。此刻我快喘不过气来地握着的这张素净死寂的信笺,只好频频把头转向火车的防寒玻璃外,假装眺望无垠低垂的夜幕正在吞噬西伯利亚的冻原大地,任凭整片被白雪覆盖的寒月青光全部反射在我的脸上。然而我看到的却是更不愿见到的景象──车厢大玻璃上映着自己涕泗纵横的脸,还被窗外黯淡的光影将轮廓衬得这般清晰,兀自摇晃在颠动绵长的大铁道上。巧思的三毛连这封信都是藏在《滚滚红尘》第66场戏,男女主角生离死别那一处。

    在漫长孤寂的火车旅途上,我试着把她信中的每句话都细细思索解读,才发现她简直就在里面偷偷藏了无数个“达?芬奇密码”──有的我一看就懂,哈哈大笑!有的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绞尽脑汁才想通她真正的含意,花了好一段时间才完全看懂了她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三毛真是一个爱玩躲迷藏的孩子,难怪她所写的信件里面真的是处处充满着“信中有信、字中有字”的微妙隐喻。

    三毛啊!你走了,却留了一大堆的“功课”给我,教我到现在都做不完呐!或许正因着这些充满愉悦负担的“功课”,让我总是惦念起这份难得的情谊。

一 封信作 文网为你提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一部分 流浪者之歌——发现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    或许有人担心未来年轻一代的读者们到底还会不会认识三毛?或是若以一个“华人作家”为题材拍成电影是否能叫好叫座,甚至得到全世界电影观众感动的…阅读全文

2、    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能有一次感动应该就是幸福的;然而,我们的人生里,却因着三毛所写的故事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    纪念三毛辞世整整二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