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一部分 三毛不只是三毛
时间:2019/7/3 0:04:12 来源:我爱写信
一封 信 作 文网为您 提 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一部分 三毛不只是三毛
如果要想以一位当代知名女作家如三毛生平的故事拍成一部文学电影,我觉得并不一定就必须只是充满浪漫诗情的剧情片;因为其中有关一位文字创作者纤柔敏感又复杂多面的内心世界,其实需要透过电影艺术的独特语言,进行几番更具人文性与心灵探索式的细腻诠释。
首先,表面上我们看到,三毛在身为公众人物之后,经常宣扬鼓励读者们要“开朗乐观”,但是这其实并不足以护持她自己个性上自幼根深蒂固的孤独性格──那个自国中被数学老师羞辱以至于辍学、深陷自闭忧郁足足八年的孩子,在未来追求“爱”与“美”的人生旅途上,最后还是无法走到世俗期许的所谓“光明面”。甚至直到她选择自杀离去的前夕,都可以体会她晚年内心的郁郁孤寂始终缠绕不休,隐藏在广大读者热情喜爱的簇拥光环背后,不曾消褪过。
其次,做我们继续贴近这位其实并不把自己当著名作家,而仅当作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嘟嘟嚷嚷也叨叨絮絮写下自己普通生活点滴记录给大家看的三毛,她最大的心愿,就只想为一个她爱的男人生一窝孩子,并与他又爱又吵地厮守一辈子。遗憾的是,如此简单的心愿她竟然达不到,达到的反而是一个给她更大压力的“畅销女作家”荣衔,连每个读者也都不免想从“三毛”而不是“陈平”的文章与事迹里,找到自己一个个“不及的梦”。
于是第三点,一个“找不到出口的灵魂”透过写作,使她得到了一部分安身立命的寄托。然而,像三毛这样一位行遍全球东西方五湖四海,也饱览中外古今典籍的奇女子,生命特质里毕竟蕴涵了太多激烈澎湃的情绪思维,于是她沉默地守护着自己内心深藏的秘密──其实她终其一生尽管把自己关在象征文人写作孤独城堡的“鸟笼”里,却一定要把鸟笼打个半开,必须向外面的世界伸出自己的一只苍白小手。因为,“三毛”和“陈平”都一直渴望着能够与人旗鼓相当、无远弗届的“狂喜沟通”。
世界里深邃精彩的三毛,而不再是一个只用世俗标准与八卦流言来评断的三毛。如果真的能读得懂三毛和陈平这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人,姑且不论她有没有选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方式的权力,她以丝袜上吊自杀的“死”,其实仿佛反而比她生前的那些励志小品,可以让更多还活着的人更加珍惜自己所剩下的生命。
我不但认为她的苦难成就提醒了广大读者用心珍惜当下的情怀,也因着我与三毛在世最后一年间完整的交集与交流,个人得到了莫大的激荡启发,使得我从原本电视主播被动的新闻受派采访工作,进展到主动环游世界旅行纪录生活经历的真实体验,再延伸到文学、音乐与多元艺术创作的分享──这些都在她匆匆辞世之后的20年间独自摸索,我现在终于走出了跟三毛的人文精神些许相似,却又截然不同命运格局的人生之路。
另外,最不能解释的是“压花”这件事,现在每次只要我上节目一提到我有在做压花就会引起众人连番爆笑。但是我真的是因为在1990年3月要去大陆采访时,曾询问三毛要我带些什么礼物送她,她只随口轻描淡写地说:“只要用书本压一点当地的花花叶叶回来给我就好了。”结果我一直压花压到现在,还曾在台湾出版过一本压花书《美丽与哀愁》。
三毛在千万年后留给世人的到底是开尽梨花春又来的《梦田》?《滚滚红尘》里隐约流传的八卦耳语?还是飞絮飘满着无垠天空,总在人世悲喜中自在悠游嬉戏的那片白翼泪水般《蒲公英的哭泣》?
答案是什么?且尽付音乐文学滔滔的历史长河……
一封 信 作 文网为您 提 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一部分 三毛不只是三毛
阅读相关
1、 三毛的寂寞在于知交满天下,却少有能与她狂喜沟通的对象,或许正因为如此,她在极端孤独的心灵空间里,练就了一种与风雨花草等等万物都能够对话感…阅读全文
2、 三毛的朋友多如过江之鲫,三毛的知交也相识满天下。所以当我后来受派到大陆采访少数民族民俗庆典的时候,她只请我帮她带一样东西,那就是夹在书里…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