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二部分 以心灵会友

时间:2019/7/11 10:41:44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 信 作 文网为 大家 提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二部分 以心灵会友

    三毛的寂寞在于知交满天下,却少有能与她狂喜沟通的对象,或许正因为如此,她在极端孤独的心灵空间里,练就了一种与风雨花草等等万物都能够对话感应的性情。这种丝丝入扣,却又民胞物与般豪壮开阔的胸襟,的确令我震撼。三毛也从此为我在刻板的男人世界里,打开了一扇女子温柔细腻、多情多感的窗,教我感受到繁花落叶里的山高水长。现在即使是一朵山坡上兀自生长迎风摇曳的百合,都能令我感动。

    谁会相信就是因为三毛的提醒,我不但开始看花,也慢慢读出了那些像一朵朵小百合的心情,后来更习惯把旅行世界各地随手采集的繁花落叶都做成了压花。特别是她最爱的那些色泽凄美斑斓的枫叶,我也早已经存了好几盒呢。可惜,如果想为她再拾起一片可以别在发梢的枫红,那也只是……梦中的事了……

    在三毛去世后的几年里,我除了继续撰写博士论文以外,就是着了魔似的去旅行。令我惊讶的是:自己特别选中的目的地为什么几乎都离不开偏远的荒野沙漠?

    后来,我从《小王子》的故事里终于又找到了答案,小王子说道:

    “沙漠为什么会这么美?是不是因为在某处藏了一口井?”

    “有一朵花……我想她曾经‘训练’过我,让我变得温顺、听话……”

    这一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踽踽前进,但是自助旅行深入村里的历程,却在沿途所有人、事、物的交融下,一如小王子的玫瑰─她“训练”过我,让我不仅变得温顺、听话……更学会了用最单纯的心灵,迎接满坑满谷的柔情。

    我终于开始领悟三毛在干旱荒凉的撒哈拉、遥远偏僻的加纳利,如何写下了自己生命中最璀璨的诗篇。另一方面似乎愈是贫困艰苦的人文地理环境,愈盛产这种取撷不尽的悲悯与柔情,也愈是严厉地训练着我。难怪今天回到了北英格兰的利兹(Leeds)校园,我的心依旧向往且深陷在这一大片横跨着欧、亚、非、美、澳五大洲的柔情沙漠中。

    如此久而久之,自然也尘封了心中无尽的柔情与悲悯,逐渐退化淡忘。

    我终于知道我该怎么解释自己这份留学旅人的心情,也完全了解我未来该如何去追思怀念一位同样来自沙漠的挚友──以前我真的并不知道应该像小王子对玫瑰一样,要以享有三毛的“恩赐”为乐。甚至在三毛过世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曾经一直身处在遗憾、惋惜中度过。遗憾她走得太突然,来不及见最后一面;惋惜她的文笔才情,再也读不到她新的作品。其实,我也更遗憾自己不再找得到如此文思相济、真诚启发的挚友,惋惜我没有在与她相交的短短一年中把握更多互动学习成长的机缘……此刻,当我体会到我的心和我的创作早就因着她而更加充满“悲悯与柔情”,弥漫着我们居住的这个些许“不太光洁的星球”时,如此超越升华世间男女爱恋的浓浓情谊,早已使我终生受用不尽,何来遗憾惋惜之有!我为自己这一瞬间的体悟有感而发地写出了以下的文句:“在人世沙漠中寻访柔情,在天地柔情中灌溉沙漠。”

    好一片柔情沙漠。原来只是拟写的一封未投递的信,此刻奇幻地变成了可以吟咏的歌词。我将终其一生像个沙漠般单纯的孩子,超越岁月的摧磨,珍惜自然天地或是人情世故里每一次无情沙漠中的有情感动。

一 封 信 作 文网为 大家 提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二部分 以心灵会友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    或许有人担心未来年轻一代的读者们到底还会不会认识三毛?或是若以一个“华人作家”为题材拍成电影是否能叫好叫座,甚至得到全世界电影观众感动的…阅读全文

2、    三毛说,去撒哈拉居住是她先决定的,缘起的动机非常简单,只是有一天她无意间翻到了国家地理杂志上壮丽的沙漠照片,又想起昔日航行全球的老西班牙…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