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八十五篇 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
时间:2019/3/3 0:20:29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信作文 网为您 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八十五篇 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
【原文】
沅弟左右:
接廿六日巳刻来信,俱悉一切。
奏折一事,弟须用一番工夫。秋凉务闲之时试作二三篇,眼界不必太高,自谦不必太甚。上次惠甫、次卿二稿,只须改润一二十字,尽可去得。目下外间咨来之折,惟浙沪湘三处较优,左、李、郭本素称好手也。此外如官、骆、沈、严、僧、吴、都、冯之折,弟稍一留心即优为之。以后凡有咨送折稿到弟处者,弟皆视如学生之文,圈点批抹。每折看二次。一次看其办事之主意、大局之结构,一次看其造句下字之稳否。一日看一二折,不过月余,即可周知时贤之底蕴。然后参看古人奏稿,自有进益。每日极多不过二三刻工夫,不可懒也。二十五日拜发之件,尽可咨行邻省。
金眉生与鹤侪积怨甚深,吾辈听言,亦须独具权衡。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弟性爽快,不宜发之太骤。顺问近好。兄国藩手书。
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
【译文】
沅弟左右:
我收到你于二十六日巳时的信后,一切尽以知晓。
有关奏折的事,弟弟确实得好好下一番苦工夫。秋高气爽,事务清闲之时,可以尝试着写一两篇,不要眼光太高,也不要太过于自谦。上次赵烈文、李元度写的两个稿子,只要稍加修改,完全就可以交差了。眼下外面送过来的奏章,只有浙江、上海、湖南三处还好,左宗棠、李鸿章、郭嵩焘一向就是写奏折的高手。另外如官文,骆秉章、沈葆桢、严信愿、僧格林沁、都兴阿、冯子材的奏折,你稍微留心看看就能品出其中的妙处了,以后凡是送到你那的奏折,你都可以把其当做学生的文章,适当地批阅。每个折子看两遍,第一遍看人家办事的能力,了解其大概内容,然后再看人家措辞是否得体。一天看上一两个,不出一个月的时间,你一定有非常大的进步。仔细看来,每天不过也就花上两三刻的时间,一定不要偷懒啊。
二十五日送上去的奏折,可以都送到邻近的各省了。
金眉生与鹤侪之间已经有了很深的矛盾。既要听他人之言,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尤其是我们这种手握大权的人,一个字的是非,就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荣辱,很是关键。你性格直率,但有些鲁莽,所以对任何事情都不要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顺问近好。兄国藩手书。
同治二年七月一日。
【解读】
曾国藩为官多年,深知一个有才德而又能淡泊名利的人,一定会遭受到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的怀疑;一个言行谨慎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到那些邪恶放纵的小人的忌恨。
所以有才德的君子,为了避免别人的猜疑和被人忌恨,他们一般在自己的言行上都有所收敛,从来不轻易表现自己的才华。
这正如孔子所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还说,“讷于言”、“慎于言”。其意思是告诫我们说话时要审慎考虑,不可胡乱说话。
《战国策》中记载:范雎见秦昭王两次,秦昭王向他请教,他都不说话,因为他发现秦昭王与他谈话时心不在焉,而他要讲的又是一套使秦国富强称霸的大道理,别人不重视,讲出来也没什么益处。直到第三次,秦昭王单独会见他,专心致志,虚心向他求教,范雎才说出自己的见解,而这一番话打动了秦昭王,于是封他做了宰相。由此可见,像范雎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既不失人、又不失言的智者。
曾国藩将此观点运用在治军上,他觉得一个人的“沉默朴实”对一个将领来说十分重要。而那些浮华的人,往往会混乱是非,所以他不用爱用唇舌的将领。当然这并不是指任用不会说话的人,而是要将领力戒浮华,言辞必须要有条理。
古代人都遵循“道”的法则,强调按规律办事。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思是说宇宙万物都是遵循“道”,依照自然法则而行事。譬如:庄子的“庖丁解牛”即是“依乎天理”,依照牛的生理结构进行解剖,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把一头筋骨脉络错综盘结的大牛,不费吹灰之力地肢解开来。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亲率军队进攻中山,遭受失败。武灵王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必须学习诸胡的长处,壮大自己,才能免于被动挨打。只有以骑兵对抗骑兵,才是增强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首先这就需要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然而,胡服骑射不单是一个军事改革措施,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观念的更新,因此朝廷内的抵触情绪很大。以公子成为代表的贵族官僚,拒绝胡服骑射。他们或公开反对,或称疾不朝。群臣也都不愿穿戴胡服,怨言四起。
在这样巨大的阻力面前,赵武灵王并没有灰心,他以坚定不移的信念,耐心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他数次拜访叔父公子成,终于公子成被说服,和武灵王一起穿上胡服上朝,众大臣见状也纷纷效行。赵武灵王遂向全国下达“胡服令”,自上而下地改易服装,教民骑射,推行尚武之风。由于胡服骑射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赵国的利益,符合人民抗拒强敌侵扰的愿望,加上赵武灵王采取说服教育,自上而下逐步推广的措施,胡服骑射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由此可见,如果赵武灵王说话不中理,根本就无法说服公子成,所以无论是将领还是臣子都应遵循道理,顺应常理。
一 封信作文 网为您 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八十五篇 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
阅读相关
1、【原文】沅甫九弟左右:初三日刘福一等归,接来信,藉悉一切。城贼围困已久,计不久亦可攻克。唯严断文报是第一要义,弟当以身先之。家中四宅平安。季…阅读全文
2、【原文】字谕纪泽儿:萧开二来,接尔正月初五日禀,得知家中平安。罗太亲翁仙逝,此间当寄奠仪五十金、祭幛一轴,下次付回。罗婿性情乖戾,与袁婿同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