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八十七篇 致沅、季弟: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

时间:2019/3/4 0:18:21 来源:我爱写信

一封 信作 文网 为你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八十七篇 致沅、季弟: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

【原文】

沅、季两弟左右:

专差至,接两弟书。沅于廿五早大战之后,尚能写廿二页之多,可谓强矫矣。所言仅能切中事理。

凡善将兵者,日日申诫将领,训练士卒。遇有战阵小挫,则于其将领责之戒之,甚者或杀之,或且泣且教,终日絮聒不休,正所以爱其部曲,保其本营之门面声名也。不善将兵者,不责本营之将弁,而妒他军之胜己,不求部下之自强,而但恭维上司,应酬朋辈,以要求名誉,则计更左矣。余对两弟絮聒不休,亦犹对将领且责且戒,且泣且教也。

良田美宅,来人指摘,弟当三思,不可自是。吾位固高,弟位亦实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实不小。而犹沾沾培坟墓以永富贵,谋田庐以贻子孙,岂非过计哉?

廿五日又获大胜,以后应可站稳脚跟。然计贼之伎俩,必再来前后猛扑一次,尚宜稳慎待之。

同治六年七月初一日

【译文】

沅、季两弟左右:

收到了专差送来的沅、季两弟信。得知你们从二十五早晨与敌人大战后,还能写出二十多页的信,真是非常强。你信中所说的仅仅抓住了事物的一些道理。

凡是善于领兵的人,需要每天都告诫将领,训练士兵。战争上遇到小的挫折,就要对将领责备劝诫,甚至杀掉,或者边哭边训,整天唠叨不停,这正是因为爱惜部下,想要保护本营的门面和名声。不善于领兵的人,不是责备本营的将士,而是嫉妒别的军队比自己优秀,不让部下自强,只知道恭维上司,应酬朋友,求得名誉,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对两位弟弟,唠叨不已,就好像是对将领的责备和告诫,边哭边训。

良田美宅,有人指责,弟弟要三思,不可自以为是。我的地位虽然很高,弟的位置也不低,我的名气虽然大,弟的名气也不小,但是想靠修祖坟得以永保富贵,谋求田地房屋留给子孙,难道不是错误的想法吗?

二十五日又取得了大胜,以后可以站稳脚跟了。但是估计敌人一定会再来一次反扑,还是应该谨慎对待的。

同治六年七月初一日

【解读】

将帅是军队中的关键。他悬系着千万士卒的性命,关系着战争的胜败结局,左右着国家命运的盛衰兴亡。如果君主不把指挥军队的权力全部交给将帅,就好像用绳索捆住猿猴的手足却斥令它快速地攀爬树木,跳跃飞奔,又好像用胶带黏住人的双眼,却要求他辨别各种颜色,这都是不可行的事情。如果赏罚大权被权贵所操纵,主将没有任何可以自主的权力,上下必然会被私心、利益所笼罩,人苟且于私利,就没有人会为国家效命,更没有旺盛的斗志。那么,就是有伊尹、吕不韦那样出类拔萃的才智,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自保。所以,曾国藩说,一个只会恭维上司,应酬朋友,一味求得名声的将领一定不是一个好将领。

真正的将领,是善于领兵的人,曾国藩每天都告诫将领要训练士兵。如果一个军队士兵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敌人的一个士兵;如果军队士兵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名士兵就可抵挡百名敌人的进攻。正如孔子所说:“百姓没有受到教育和训练就去参加战斗,这是让他们去送死。让贤德的人用七年的时间来教育和训练百姓,他们马上可以投入战斗,并且个个都勇猛善战!”

曾国藩就十分善于用兵,他有着成熟的用兵思想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他的军事思想是,主张结硬寨、打呆仗、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变更主客之势以掌握主动。这些都可谓是十分有见解的用兵主张。

早在建军的时候,曾国藩就认识到:要想打败敌人,难的不是增加兵力,而是筹集军饷;军队中难的不是缺乏勇敢的人,而是难于寻找带勇的人;作战中难的不是陆战,而是水战。基于这些思想,曾国藩便编练水师,后来在一次次战争中都取得了优势,打了胜仗。他最早还提出:“谋金陵者必踞上游,法当舍枝叶图根本”的战略构想。他还对战争中期的形式进行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有两种:一种是“流寇”,另一种是占据城池的“窃号之贼”。而要想歼灭这两种敌人,就要对“流寇”四面围堵。对“窃号之贼”剪除枝叶、进捣根本,这样一旦击中他们的军中要害,那么各路的“游贼”就会纷纷回救,官军也就会因聚而歼灭他们。譬如说,太平天国的根本就在于天京,要想攻打天京,就必须先驻兵到滁州、和州一带,才能先打破天京的外部障碍,切断他们的粮草;而如果要进军滁、和两地,就必须先围困安庆,兼顾庐州,那么各路的太平军就一定会前去救援,这时候湘军就可以乘机攻打,而敌人必定会被歼灭。事实证明,曾国藩的战略是正确的,他也因此而取得了对太平天国战争的胜利。

不仅曾国藩善于用兵,就连他的身边的同僚左宗棠用兵也十分奇特。曾国藩也认为左宗棠用兵“谋划之密,远超出自己”。左宗棠主张用兵要有“视天下事若无不可为”的坚定信心,并且把作战比喻为下棋,认为如果“举棋不定,不胜其祸矣”。在当时,左宗棠的“楚军”以老湘军为班底,素质很好,后来人数增加后,部队来源又非常复杂,在装备上和财源上都没有过硬的条件。虽然如此,但左宗棠依然在浙江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可见他的善于用兵,指挥得当。他在浙江对太平军的作战中,没有急于去攻打省城,而是先“前瞻”杭州,又“回顾”后方,再每天将部队训练得有条不紊。而且他还侧重于消灭太平军的有生力量,形成一种必胜的局势,最后收复了浙江全省。随后,他又奉命北上“剿灭”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在分析形势后,他定下“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以及“先捻后回、先秦后陇”的战略指导方针。最后也都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在左宗棠用兵的高超计谋中,增加军队信心和善于分析地形是他用兵取胜的重要方法。

而善于分析地形自古以来都是军事战争中获胜最重要的条件。它对军队的战斗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平原地区道路宽广,交通方便,有利于机械化部队或者大部队作战,但是不利的是一旦遭受到原子弹袭击,伤亡会很惨重。丘陵地区有利于军队机动集结,分散和隐蔽,便于观察射击及坦克行动,进攻和防御都十分有利。山地便于凭险固守,隐蔽行动,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和设置埋伏,有利于近战、夜战或者独立作战、开展游击战和建立后方基地。居民地便于近战、夜战和小分队战斗活动,但是不利的是居民地观察、指挥、协同和机动十分不便,经常是航空兵、核武器、导弹和化学武器袭击的目标。

所以说,地形的分析是军队取胜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掌握不好,就会让军队失去战斗力,导致惨重的失败。如《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宋江两次进攻祝家庄,都因为没有弄清地形,吃了两次败仗。后来他让人摸清了祝家庄的地形后,才第三次顺利地攻取祝家庄。

在古代有许多名将善于用兵的事例。如军事家韩信,他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他也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之一。他熟谙兵法、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都是他最高超的用兵策略。如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说的是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用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的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

此外,善用兵者,在对于士兵的要求上也是十分严格的,所谓军令如山,即使君王犯罪也要和庶民一样同样治罪。可见军令的威严。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原为齐国人,精习兵书战策。吴王阖闾读过孙武的《兵法十三篇》,十分钦佩,便想拜他为将军。但他又有些信不过,就对孙武说;“你的兵书我都看完了,可以当场试验一下吗?”孙武说可以。吴王想难为他,又问:“可以用妇人来操演吗?”孙武又很爽快地回答说:“可以。”

于是,吴王阖闾就在宫女中挑选了180人,交给孙武。孙武把宫女分为两队,命吴王的两个宠姬做队长,令她们每人持戟,站好队。孙武问宫女:“你们都知道心、左右手和背的方向吗?”宫女答:“知道。”孙武说:“心在前,左手在左,右手在右,背在后。”

部署停当后,孙武又设下军法,然而众女掩口嬉笑,哪里顾得前后左右。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仍然不听调度。孙武变了脸色:“申令不熟,将之罪,现在已经三令五申,仍不执行,罪在吏士。”他立刻传令将左右队长斩首,以正军纪。

吴王见孙武要杀自己的爱妃,急忙叫人加以劝阻,但是,孙武正色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当即把两个队长斩首示众,依次派另外二人分任队长。众宫女见此情形,再也不敢怠慢,确认左右前后,无不严格听从将令,连声都不敢出。

这时,孙武请吴王下台阅兵,说现在众宫女可以参战了,即使赴汤蹈火,也会勇往直前了。吴王虽心痛两个宠姬,心有不悦,但毕竟知道了孙武善于用兵,终于拜他为大将。孙武率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吴国显名于诸侯各国。

成大事者统率团队需要铁的纪律。要想使得制度得以贯彻,必须抓住两点:一是要重复地申明道理、做法,让人们知道如何行动;二要按制度办事,如有违抗或玩忽职守者,便杀一儆百。而对执行得好的则需加以表彰与奖励。

总之,从古至今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用兵的原则有四点:令出如山,向部下讲明什么是进,什么叫退,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用仁、义的思想教育部下,使士卒能知书达礼;告诫部下明辨是非,使士卒能互相勉励,规过劝善;严格赏罚,使士卒不敢涣散,有信用。上述四点基本的原则:禁、礼、劝、信是部队中的重要规范,如果彻底做到了这四点,就好像主要的支架已经搭好,其他的细微末节也就自然地顺展开来,有了法规,具体的内容也就明了了,这样军队就能战必胜,攻伐时得其所求。

 

 

 

一封 信作 文网 为你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八十七篇 致沅、季弟: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原文】沅弟左右:十四、十五六日接弟初十日函,十二日酉刻及四更二函。贼已回窜东路,淮、霆各军将近五万,幼泉万人尚不在内,不能与之一为交手,可…阅读全文

2、【原文】澄弟左右:前接弟信,知已由李家送葬归来,俱悉一切。此间近状平安。沅弟之肝疾未平,湿毒更炽,克城封爵之后而郁抑之气并未稍减。余在金陵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