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九十一篇 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
时间:2019/3/6 0:26:36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信作文 网为你提供曾国藩家书 第九十一篇 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顷接来缄,又得所寄吉安一缄,俱悉一切。朱太守来我县,王、刘、蒋、唐往陪,而弟不往,宜其见怪。嗣后弟于县城省城,均不宜多去。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迹,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
吾年来饱阅世态,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家中一切,有关系衙门者,以不与闻为妙。诸唯心照,不一一。兄国藩草。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我刚刚接到家中的一封来信,还有你们寄往吉安的一封信,从信中详细地知道了近来的一切。信中提到的朱太守到我县的事,说王、刘、蒋、唐四人都陪同前往,只有澄弟没有去,我认为此事做得很好,宁愿让他怪罪也最好不要前往。无论是县城还是省城,以后澄弟都不要多去。如今正是大乱未平之际,最好藏身匿迹,不可以经常在外显露头角。这是千万要记住的事情。
自从当官多年之后,我历经官场的世态炎凉,宦途风波险象环生,实在令人心生畏惧,因此常常想要早抽身退出,以免无辜获罪,惹祸上身。以后家中的一切事务,如有关系到官府衙门的,最好是不闻不问,不要参与为好。望家人能够理解我的用心良苦,其他的就不再一一叙说了。兄国藩草。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解读】
曾国藩在家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为官之道——妙在貌似浑然“不知”世态。自古官场风高浪急,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被吹下船头,甚至会跌入海底。
官场险恶,宦海浮沉,官场行事离不开人脉,但人脉的形成首先要求自己有一颗宽厚的心。为人真诚、性格宽厚、心胸宽广,这些是使自己牢固立于世上的根本。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好比一个人成事的器具,只有把心炼好了,才能成就不衰的大业。
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喜欢与心地单纯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交往能使人放松、随意,在说话和做事上都不必太受约束。这种人并非看不透人情世故,而是他们比起那些看似聪明伶俐、八面玲珑的人具有更高的胸怀,他们懂得淡泊,内心世界清澈,不但为人受用,更为己受用。他们选择的是一种温和浑厚的处事方式,把注意力放在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和更有益的事情上,可谓是有着一颗璞玉般的心。在官场上,如果也能保持一颗这样的璞玉之心,那么他定能会不受污染,做事游刃有余。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凭借他人生的阅历和对人生的深邃观察,在他的《呻吟语》一书中写道:“精明也要十分,只需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其意思是说,人们对于聪明、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关键是要在浑厚中悄悄运用。自古以来,得祸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自恃聪明、卖弄聪明的人和喜欢外露的人,没有心里是绝顶聪明而表面上又深藏不露的人得祸的。吕坤还说:“愚者人讥之,聪明者人疑之。聪明而愚,其大智也。”意思是: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吕瑞是宋朝很有名气的宰相。有人说:“吕瑞为人糊涂。”宋太宗却说:“瑞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这说明吕瑞糊涂得有理。他的糊涂表现为:他宽厚多恕,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他也从不介意。寇准和他一起参知政事,他自请位于寇准之下,后屡次罢官,但“意豁如也”。为此,赵普说他“得嘉赏未尝喜,遇挫折未尝惧,亦不行于言……”此外,他和别人交往,轻财好施。即使有人恶意诬陷他,他也不辩驳,只是说:“我按直道行事,无愧于心,风言风语不足畏”。就是这样“糊涂”的人,在危急关头却能深谋远虑,从一名州县地方官吏做到了宰相。
吕瑞的“难得糊涂”是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表现。所以说,“难得糊涂”、“温润如玉”,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面对世间百态、官场百态,于清醒意识中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可谓是利人利己的处世绝妙技巧。
古代官场,人人都谋求高位,却不知树大招风,甚至会导致祸端。在曾国藩的心中,无论是官位、权势还是声名、功业,只要是过于宏大,都会有一副“巍巍招风之象”的图画。所以,他时刻都会有一种战战兢兢之感。正是这种警惕帮助曾国藩在官场中多次化险为夷,身居高位而未登高跌重。
咸丰八年,曾国藩为兼辖四省的领军大帅兼两江总督。期间,父亲病故,他立即报请丁忧,并且不待奏准,就回家为父守丧,不肯再回江西督师。咸丰帝几降谕旨才迫使他出任浙江军务,他一再推脱,因为他对这样的高官显爵并无爱慕之心。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他在《致沅弟书》中说:“居高位、手捏大权而又享有大名的人,自古以来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呢?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才能保全晚节,才可以慢慢收场善终。”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的谨慎为官、不图功名富贵的心态。他在湘军军威达于极盛之时,毅然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理由,奏请将湘军裁遣归里。这明白地表示出他无意挟持军权以自重的态度,固然也表现了他谨慎为官的思想。
范蠡一生三次迁徙,两次更换姓名,都是在位高权重的时候。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范蠡看到后,洞察出他的不想归功于臣下的心态。于是不辞而别,来到了齐国,改名为夷子皮。他与家人耕作在海边,齐心合力地治理产业。由于经营有方,产业达到了数十万。齐人发现范蠡贤明,便用重金委以大任。范蠡却喟然叹道:“居官则至卿相,治家则致千金。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散其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自己带着少数的钱财,离开了齐国,再次改名为陶朱公。
因此,范蠡名垂天下,受众人敬仰。这就是因为,范蠡明白一个道理:楼高易倒,树高易折。晓得下塘,须要晓得上岸。为人为官都要如此。
生活中许多人只知一味地追求完美,甚至追求宏大的人生场面,可他们却不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过于宏大则失于质感和细节,过于完美则流于摧残和早夭,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一 封信作文 网为你提供曾国藩家书 第九十一篇 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
阅读相关
1、【原文】沅弟左右:接李少帅信,知春霆因弟复奏之片,言省三系与任逆接仗、霆军系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举发,请开缺调理。又以书告少帅,谓…阅读全文
2、【原文】字谕纪泽儿:八月廿日胡必达、谢荣凤到,接尔母子及澄叔三信,并叔二信,俱悉一切。蔡迎五竟死于京口江中,可异可悯!兹将其口粮三两补去外,…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