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零七篇 致泽儿:做人需忠恕
时间:2019/3/14 0:20:01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信作文 网 为你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零七篇 致泽儿:做人需忠恕
【原文】
字谕纪泽儿:
余此次出门,略载日记,即将日记封每次家信中。闻林文忠家书,即系如此方法。
尔在省,仅至丁、左两家,余不轻出,足慰远怀。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至于写字,楷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
至于作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数者不可不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此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至于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仲弓问仁”一章,言敬恕最为亲切。自此以外,如立则见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俨然人望而畏,其为威而不猛,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恕之最好下手者。尔心境明白,于恕字或易著功,敬字则宜勉强行之。此立德之基,不可不谨。
科场在即,亦宜保养身体。余在外平安,不多及。
再,此次日记,已封入澄侯叔函中寄至家矣。余自十二至湖口,十九夜五更开船晋江西省,二十一申刻即在章门。余不多及。又示。涤生手谕(舟次樵舍下,去江西省城八十里)。
咸丰八年七月廿一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我出门在外的这段时间里,简略地做了些日记,并把日记附在家信中寄了回去。听说林文忠所写的家信,也有类似的做法。你虽然在省城,却只到丁、左两家拜访,其余时间从不随便出门,我虽然远离家乡,也欣慰满足了。
读书的方法,看、读、写、作四方面每天坚持,缺一不可。要看的,就像你去年看的《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的《周易折中》等书;要读的,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等经典,《昭明文选》、李杜韩苏的诗、韩欧曾王的文章,有些一定要高声诵读,否则很难感受得到书中的雄伟气概,有些则适合低吟轻咏,不然不能领会其中深远悠然的神韵。如果用富家居积来作比喻,看书就像在外做生意,获利三倍,而读书就像在家中镇守家业,不轻易花费;如果拿兵家战争来作比喻,看书就是攻城占地,开拓疆土,读书就是深沟坚垒,坚守阵地。看书就与子夏所说“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接近,二者不可偏废。
至于说到写字,楷行篆隶,你都很喜欢,这很好,但是写字的功夫一天也不能间断。不但要求要写得好,而且速度也要适当提高。我这一生,因为写字动作缓慢,吃尽了苦头。你在写字的时候要力求敏捷快速,每天要能写一万字以上的楷书,达到这个程度方可。
至于写文章,也应在二三十岁时打好基础,过了三十,文章很难再有长进了。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这些都必须一一讲求、一一试作。少年不要怕出丑,要有狂妄进取的志趣,这时不去尝试,到以后再弥补就很难了。
关于做人的道理,圣贤已经阐述了很多道理,也都不外乎“敬恕”两个字。《仲弓问仁》这篇文章,阐述敬恕之道最为确切。除此之外,像站着见人就要参礼于前,坐车时见人就要倚到车前横木上去;君子无论多少,无论大小,都不能怠慢,都要做到泰然而不骄;正衣冠后,俨然整肃,使人望而生畏,但要威而不猛。这些都是讲求“敬”字的最好方法。孔子说“要立可立之人,要通达可通达之人”;孟子说“身体力行没有成果,就要反省自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虽然终身担忧,但绝无一朝祸患”。这些都是“恕”字入手的最好方法。你心里明白,在“恕”字上或许就容易见效;“敬”字你则要勉力去做。以上是立德的基础,要谨慎地去实行,切记。
科举考试即将来临,要注意保重身体。我在外面很平安,其他的就不再多说了。
还有一件事,这次的日记,已经封在澄侯叔的信中寄到家里去了。我自从十二日到湖口,十九日夜里五更开船进入江西省,二十一日就到了章门,别的不多说了,下次信中再谈。又示。涤生手谕(舟次樵舍下,去江西省城八十里)。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解读】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论语》中关于做人的道理有许多,但曾子说其实只有一条: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如今,人们因为有了太多的评判标准,使自己的心迷失了方向,根本就无法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尤其是当自己怀有一颗忠诚于事业的心时,总是觉得自己空有一番抱负无法施展,而产生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时候又该如何做到忠呢?当我们被别人恶意相攻,受到伤害的时候,又如何做到恕呢?
孔子在《论语》中曾论述过几篇,“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篇》);“忠焉,能勿诲乎?”(《宪问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篇》);“行之以忠”(《颜渊篇》)。从中可以得出,忠指忠于职守忠于君的命令、对政令的执行要忠贞不二以及对朋友要忠诚。
对此,孟子也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说得更直白,当君使臣不以礼时,那么臣事君也不必忠,可以藐视之,甚至可以杀了他。可见,孟子所说的先秦儒家的忠并不是愚忠。
而儒家对忠的真正解释则是:第一,它是通过忠于某个人或者忠于某件事情而表现出来的。例如,古代的忠君报国。晁错就是一个典型的愚忠代表。苏轼在《晁错论》中说:“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嗟夫!世之君子之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其意思就是说,晁错身为汉景帝的老师,一心忠于朝廷,为国鞠躬尽瘁,替汉室着想,力排众议,直言削藩。甚至父亲投河自杀,也没能改变晁错对皇上的一片忠心——直言建议。但是后来藩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之名反对朝廷,皇帝为平息造反的藩王的怒气,腰斩晁错于西安东市。从中也反映出了汉景帝的不忠不仁。
第二,“忠”表现在个人对群体的一种认同。南宋大臣文天祥所认为的“忠”,就是“事君如父”。在他看来国家与个人好比父子一样密不可分。而追捕文天祥的南宋大汉奸张弘范对“忠”也有他的一番理解。他在劝降文天祥时曾说:“国亡矣,忠孝之事尽矣,正使杀身为忠孝,谁复书之?”所谓“国”亡,其实是宋王朝亡,而民族还在,人民还在,儒家之“道”更是还在。从中可见,文天祥的“忠”,从根本上是忠于民族、忠于理想,他把忠建立在了民本主义上。当他被押解燕京后,元朝取出一张王牌——九岁的降元皇帝招降。文天祥的反应却是“乞回圣驾”。后来,元丞相博罗以皇帝降元为由,劝文天祥归降,他则反驳说:“德佑吾君也,不幸而失国,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吾别立,为宗庙社稷计,所以为忠也。”
纵观古今正是因为有了像晁错和文天祥这样的忠心大臣,才使国家兴旺起来,而如果每个臣子都不效忠国家,效忠皇上,那么国家必然会灭亡。
曾国藩做人的成功,就是源于他对封建王朝的忠心,也正是他这种忠心的思想为他积攒了百折不回的精神力量,最终到达了他的“光辉”顶点。他曾昭示天下:“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
所以说,我们为人为事也是如此,要以“忠信”为本,尽量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不论对上对下,都要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信得过、靠得住、有用、可用”的形象,让所有人都能信赖你,使人际和谐。这样你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忠信”并不等于“实话实说”。而只有勇于承担事务,并将事务做好,这才是真正的“忠信”;而不顾一切的“实话实说”、“实事实办”,最终只会将事情弄到反的方面上。这可称得上是“愚忠”。
古代岳飞精忠报国,被人们称为民族大英雄。赵构曾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还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后来又授他清远军节度使,曾对岳飞说:“光复国土,中兴大宋这项事业,我就托付给你了”,君臣二人的关系可以说达到了彼此信任的程度,关系十分亲密。但岳飞却不知道避嫌,他把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崇高感情运用在皇帝的身上,劝诫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这便触犯了皇家的最大忌讳。虽然他的本意是出自一片忠心,但是却让皇上对这个手握重兵的他产生了怀疑,随后就发生了对岳飞命运具有影响的“淮西事变”。
可见岳飞的下场,虽然做到了忠,但是却因为他的忠心,而不知道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把事情引向不好的方面,所以这是我们今人要引以为鉴的。
一 封信作文 网 为你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零七篇 致泽儿:做人需忠恕
阅读相关
1、【原文】澄、温、沅、季四位老弟左右:廿五日著胡二等送家信,报收复武汉之喜。廿七日具折奏捷。初一日,制台杨慰农(霈)到鄂相会。是日又奏廿四夜焚…阅读全文
2、【原文】字谕纪泽、纪鸿儿:泽儿在安庆所发各信及在黄石矶、湖口之信,均已接到。鸿儿所呈拟连珠体寿文,初七日收到。余以初九日出营至黟县查阅各岭,…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