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五篇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时间:2019/3/19 0:08:27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信 作 文网 为你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五篇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月廿二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已解。男从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具载示弟书中。

耳鸣近日略好,然微劳即鸣。每日除应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虽欲节劳,实难再节。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萧辛五先生处寄信,不识靠得住否?龙翰臣父子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到京,布匹线索俱已照单收到,惟茶叶尚在黄恕皆处。恕皆有信与男,本月可到也。男妇及孙男女等皆平安。余详于弟书,谨禀。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廿六日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我在十月二十二日收到了二老的手谕,敬读之后得知一切。我与郑小珊的小小嫌隙,如今已经得以化解。以前对于过失,儿子往往因粗心而忽略了。自进入十月份以来,每每念念不忘改过自省。尽管问题很小,但也要自我惩戒,关于此事的详细情况,都已经写在给弟弟的信中了。

近日耳鸣稍微有所缓解,但只要劳累一点就会复发。我现在每天除了应酬外,不能不多加用功,以提升自己的修为。虽想节劳,但实在难以再节了。手谕训示儿子节劳,节欲,节饮食,我一定时刻谨记于心。

从萧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道是否可靠?龙翰臣父子,已经在十一月初一日到达。布匹、线索,都已经照单子收到,只是茶叶还在黄恕皆那里。恕皆有信给我,说本月可以到。儿媳妇、孙儿、孙女都平安,其余都详细写在给弟弟的信中了,谨此禀告。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解读】

节欲、节制饮食,是曾国藩养生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观点。在他看来,当一个人忙于应酬,过于辛苦的时候,就应在房事、饮食方面有所节制,养精蓄锐,保证身体的健康。

我国古代道教很重视养生,也很重视“阴阳之道”的研究,不仅不把它看做“修行”的阻碍,而且将其看成重要的修炼方式之一。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就是说,宇宙万物都要以阴阳为法则来分析和认识,房室活动,人们的性生活也应该是如此。事实上,房室活动最好地体现了一种阴阳整体的观念。

长沙马王堆竹简《十问》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尧问于舜:‘天下孰为贵?’舜曰:‘生为贵。’尧曰:‘治生奈何?’舜曰:‘审乎阴。’”说明古人通过阴阳思辨自然,通过阴阳剖析自身。东方古代哲学认为,男女、阴阳、天地,统成一体。所谓阴阳之道,就是性爱的精髓、核心,这一基本理论和法则是研究人类房室活动的基础。

元代李鹏飞在《三元延寿参赞书》中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一阴一阳被称道,偏阴偏阳就是疾病,男女相需好比是天地相合,如果男女两者不合,则违背阴阳之道,犹“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合之,是谓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

《医心方》中也说:“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道也”。由此可见,房室生活本来就是自然之道,这是养生延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因此在房室性生活方面,就要重视“七损八益”。最早《黄帝内经》讲:“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这说明掌握和理解“七损八益”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医书《天下至道谈》中提及的性保养,很具体地谈到“七损八益”,书中说:“气有八益,有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有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聪明,七十下枯上竭,阴气不用,唾泣流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抵其病,用八益以补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者不衰。”就是说,人气有八益,也有七损,不能用八益去除七损,否则到了四十岁人身上的阴气就会减半,五十岁不能起床,六十岁耳聋眼花,七十岁人身枯竭,阴气作用失去了,眼泪和口水就会自动流出。让身体保持健康,也是有道可循的,通过七损抵制疾病,用八益补充气血,所以老人能恢复健康,永远不衰弱,由此可见,所谓“七损八益”,是指性生活中有损健康的七种表现和八种有益于保持精气,有利于性生活的引导动作,如果能很好运用,就可以避免七种有损害的表现,达到性生活的和谐。

什么叫“七损”呢?《天下至道谈》说得很清楚:“一曰闭,二曰泄,三曰竭,四曰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即一损是指性交时阴茎疼痛,精道不通,甚至无精可泻,这叫内闭。二损指性交时大汗淋漓不止,这叫阳气外泄。三损是说性生活不加节制,交接无度,徒使精液虚耗,称为“竭”或“衰腠”。四损是说交合时阳痿不举,故曰“勿”。五损指性交时呼吸急促,气喘吁吁,心中懊恼,神昏意乱,这就叫烦。六损是说在女方根本没有性冲动或性要求时,男方性情急躁,不善于等待,甚至态度粗暴,强行性交,这样的性生活自然很不协调,将会给女方带来很大痛苦,不仅损害其身心健康,还会影响胎孕的优劣,给下一代造成危害,因而叫“绝”,意即陷入绝境。七损是指交接时急速图快,滥施泻泄,徒然耗散精气而已,所以叫做“费”。

那么,什么叫做八益呢?原来“八益”指的是寓气功导引于两性交媾活动中。《天下至道谈》又写道:“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知时,四曰蓄气,五曰和沫,六曰积气,七曰持赢,八曰定顷。”即一益是指性交之前应先练气功导引,导气运行,使周身气血流畅,故曰“治气”。二益是说舌下含津液,不时吞服,可滋补身体;又指其阴液,亦为交合之所不可少者,这些都叫做“致沫”。三益是说要善于掌握交合的时机,这就叫做“知时”。四益即蓄养精气,做到强忍精液不泻。五益是指上吞唾液,不含阳液,双方在交合中非常协调。六益是说交合适可而止,不可精疲力竭,以便积蓄精气。七益是说交合之时留有余地,保持精气充盈,做到不伤元气,叫“持赢”,即持盈。八益是说两性交合时,男方不要恋欢不止,称为“定顷”,即防止倾倒之意。

这里所说的“七损八益”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对维护男女身心健康,减少妇女疾病,乃至对于下一代的优生优育,都有着积极意义。

对于节制饮食方面,早时候的曾国藩是不太注意的。据其日记记载,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头十天计算,曾国藩在外做客吃饭七次,在家陪客吃饭一次,差不多每天吃一餐客饭,自然是肉食吃得过多。且曾国藩又喜杯中之物,日记中常有做客索酒喝的记载。行军打仗也常应邀吃饭、喝酒。打一胜仗便要喜庆数天。咸丰八年九月初八,在江西后车扎背,他记道:“有绅士傅时亮邀至何氏宅内进酒果,小住,未刻入营。”十一日又记道:“派人查麻姑山路,挑麻姑泉水一担来,又赠送麻姑酒,殊不见佳。”行军劳顿,又不节饮食,十四日便得病了。日记中记道:“是日又觉有病,至四更时起腹泄,甚畅快,病即愈矣。”

原来,曾国藩最爱吃湘菜,而湘乡民间宴席大致有四种:蛏蛭席,海参席,蛋糕席,许抚席等。前三种是以第一道菜命名的。第一道菜湘乡称之为“头菜”,头菜是海参则称海参席,是蛏蛭则称蛏蛭席,是蛋糕则称蛋糕席。其他菜则无多大变化,大致是粉丝、扣肉、炒骨、鸡肉、肚片、红枣炖肉、鱼、青菜。所谓丰盛则以小碗、大碗;单碗、双碗来分。大碗比小碗丰,双碗比单碗丰。至于许抚席,即是一种有肉有鱼的席面,比较简单。由此可见,在湘乡称席面甚丰就是说鸡肉鱼甚多。鸡、肉吃得太多,既不利于消化,也对心血管和肝脏不利,也容易患高血压病。

后来,曾国藩注意到过度饮食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就主张“少食”、“素食”、“清淡”。日常生活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吾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他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膏粱厚味,肥鱼大肉,皆可损伤脾胃。“少食”、“素食”、“清淡”足可以养脾胃,脾胃得养,自然健康长寿。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又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正如孙思邈所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要想身体健康,还是要特别注意调和饮食的。在中医看来,要做到饮食的调和,就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饮食要清淡,多吃素食,不要过咸,因“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饮食宜多样,五味戒杂乱,即要求人们科学地、合理地调和饮食。二、饮食要有节制,生病的时候要少吃。饱食可损伤脾胃的血脉,导致肥胖而诱发多种疾病;病中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宜少食养胃,以助元气的恢复,否则病久难愈。三、饮食要按时,进食时精神集中,细嚼慢咽,姿势端正,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四、正确对待特殊嗜好,比如烟、酒、茶。烟,自古以来都认为对人体有害而无益。因此应尽量少抽烟或不抽烟。酒,虽然可以治病和健身,但关键是以适量为宜,每克酒放出71千卡热能,是一种良好的能源,少量饮用可增进食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出其可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化瘀通络,驱除疲劳。但不能过量饮酒,甚至大醉,这对身体有害,为了健康长寿,饮酒应做到:①饮酒戒多而醉;②饮酒宜于食后,但忌过饱之后;③酒宜陈酿多年,以米酒为佳;④患阳亢、血热等应忌饮酒。茶,是我国传统饮料之一,历史悠久。周志林《本草用法研育》指出:茶“能清心而入胃,涤垢除烦,可消食以行痰,解酒、止渴,芳香清肃,甘苦阴寒。”自古以来对饮茶均有较多的研究和记载,饮茶虽有许多益处,但仍以适量为宜。并提出了几点饮茶宜忌:①忌清晨或空腹饮茶;②饮茶宜热宜少;③饮茶应当适量;④有失眠病者,忌睡前饮茶;⑤患胃病者宜少饮茶;⑥忌饮隔夜茶。

 

 

 

一 封信 作 文网 为你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五篇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原文】沅弟左右:兹请峰山至金陵一行,劝慰老弟宽怀,专以国事为重。不带勇则已,带勇则死于金陵,犹不失为志士。弟以季之殁于金陵为悔为憾,则不可…阅读全文

2、【原文】澄、沅两弟左右:屡接弟信,并阅弟给纪泽等谕帖,俱悉一切。兄以八月十三出省,十月十五日归署,在外匆匆,未得常寄函与弟,深以为歉。小澄生…阅读全文